乐鱼官网入口·2021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研究报告
乐鱼·体育中国官方入口

手表

PRODUCTS

乐鱼官网入口·2021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研究报告

2024-03-14 10:46:10 来源:乐鱼·体育中国官方入口 作者:乐鱼登录客户端 55
分享到: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可穿戴设备成为移动互联网软硬件结合的典范。同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极大地拓宽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空间。

  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战略背景下,智能可穿戴设备将再一次迎来黄金发展期。基于医疗健康数据的干预治疗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将成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发展的“关键词”,智能可穿戴设备也正成为改变医疗体系和人类健康的“新技术”。

  经过多年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已吸引不少企业和投资者进入,并形成一定产业规模。但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处于行业发展早期阶段,大部分智能可穿戴设备仅提供数据监测功能,且多数集中在消费领域,功能较为单一、同质化较为严重。目前,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市场潜力如何?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有哪些代表性企业及主流产品?本报告将重点围绕这些问题,从政策、技术、市场、资本、典型案例等维度全面解析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以期为行业参与者提供较为全面的行业信息和参考内容。

  智能可穿戴设备( Wearable Devices)是指将传感器、无线通信、多媒体等技术嵌入人们直接穿戴在身上的便携式医疗或健康电子设备中,在软件支持下感知、记录、分析、调控、干预甚至治疗疾病或维护健康状态。它是基于自然能力或环境能力,通过内置传感器、集成芯片等实现对应的信息智能交互,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云存储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不断融合创新的最佳载体。

  从产品性质来看,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分为消费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和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其中,消费级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针对普通健身爱好者,通过对运动量、心率、呼吸睡眠、热量消耗、体脂测量等健康指征进行监测实现自我健康管理;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服务对象为各类疾病患者人群:一是监测功能,是指对特定疾病患者人群进行体温、血压、血糖、供氧、心电等体征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患者各项健康指标在正常范围值内,实现患者健康风险防范;二是治疗功能,是指对一些慢性病患者人群进行指导管理、干预治疗等。

  从产品形态来看,智能可穿戴设备可分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监测仪、智能护腕、智能臂环、智能皮肤、智能纽扣等。智能可穿戴设备通过连接互联网,同时与各类软件应用相结合,使用户能够感知和监测自身与周边环境状况。

  上游:智能可穿戴设备上游包括智能硬件和软件系统,主要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供核心智能硬件及软件技术支持。智能硬件主要包括芯片、显示器、传感器、电池等;软件系统主要包括语控和交互技术系统、数据平台系统等。

  中游: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中游参与者主要包括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电子科技企业、互联网医疗企业等。

  下游:得益于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的发展,下游终端应用领域包括品牌经销商、医疗服务机构等,其中医疗服务机构主要包括医院、体检机构、健康管理中心等。

  从发展历程来看,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从19世纪70年始进入学术研究视野,共经历了研究与探索期、应用萌芽期、快速发展期,目前进入调整深化发展期:

  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国内外市场的快速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标准化建设也被列入政策清单,同时“互联网+健康医疗”战略的落地推进也在不断加速行业发展。

  伴随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可穿戴联盟于2015年组织召开了《中国可穿戴联盟标准》会议,工信部等政府部门共同探讨智能可穿戴标准体系,建立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标准化体制,旨在从安全性、智能型、及可穿戴性三个方面考核产品品质。政府将严格把控智能可穿戴设备本身、电池、电源适配器的安全性、无线连接、有害物质的安全认证,尤其是对于干预健康的植入性产品,强调要建立严格明确的行业标准进行规范。行业标准化体制的逐步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标准化体制不健全导致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自2014年,中国工程院启动“中国全民健康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并将“医疗器械与新型穿戴医疗设备的发展战略研究”作为重点研究课题。伴随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的优势逐渐凸显,政府对于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强调要提高医疗器械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突破,重点发展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智能可穿戴设备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政府将通过部署“互联网+健康医疗”鼓励探索服务新模式。政府为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积极部署具体工作重点和任务方向,主要包括: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积极研究数字化健康医疗智能设备,以及加强提高智能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在疑难疾病等方面的研究。该政策推动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化和发展,作为健康大数据应用的优选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将在互联网医疗、远程诊断等“互联网+健康医疗”背景趋势下,不断催生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以契合智慧医疗服务新业态。

  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根据IDC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总出货量2016年~2020年复合增长率为44.5%,其中,2019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3.37亿台,同比增长89%(受越来越多智能手机取消2.5mm耳机接口影响,无线耳戴式设备出货量占整体市场的比重快速上升);2020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4.45亿台,同比增长32.0%。未来五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需求仍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但考虑到智能可穿戴设备需求火爆期已过,预测2020-2025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复合增长率约为25%,2025年预计出货量为13.58亿台。

  亚太地区成为全球最大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按地区分布,2020年亚太地区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占比32.4%,位居首位,其次是北美地区,占比30.1%。

  2020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1.07亿台,约占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的1/4。从出货量来看,2016年-2020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复合增长率为28.7%,其中,2020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1.07亿台,同比增长8.1%,占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比重为24.0%。受市场规模不断提高、下游应用有待进一步深化的影响,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但增速将会放缓。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复合增长率为20%,202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2.66亿台。

  202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1573.1亿元。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2016-2020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37.8%,其中,2020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632.2亿元,同比增长21.0%。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1573.1亿元,复合增长率将达20.0%。

  中国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市场增速高于行业整体水平。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中国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46.2%,其中,2020年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124.6亿元,同比增长35.1%。目前,中国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已结束野蛮生长,开始迎来精细发展时代。预计2020-2025年中国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30.0%,2025年中国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462.6亿元。

  尽管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数据安全、行业标准不统一、监测数据精准度不够、医疗设备认证等,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慢性病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新技术应用不断出现,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未来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并开启健康管理和干预治疗新时代。

  1.规模高速增长: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2020-2025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20%,到202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

  2.诊断远程化: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将催生出更大的移动医疗市场,远程病人监控及在线专业医疗应用未来将成为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重要入口;

  3.数据云端化:随着移动医疗平台的快速发展,未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将实现与云端互联,患者数据可实现“云端数据集成化”,医生远程即可开立药物、提出诊疗建议等。

  4.产品垂直化:围绕某一疾病垂直领域,聚焦细分市场、细分人群,实现数据监测-疾病诊断-数据分析-医疗服务健康类垂直市场布局。

  5.功能专业化:智能可穿戴设备将实现为用户提供监测、诊断、干预、治疗一体化服务,由最初的实时监测向疾病干预治疗转变。

  6. 盈利模式多样化:盈利模式将从传统硬件销售,逐渐向挖掘诊断价值、数据价值、医学价值和服务价值的新模式转变,目前,可穿戴移动医疗已发展出不同的商业模式,通过向医院/医生/药企/保险公司收费实现盈利。

  随着移动互联网医疗不断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新兴技术的应。


乐鱼官网入口·2021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研究报告 上一篇:26特色园区跟踪调研|中期成果④上海智能制造技术升 下一篇:全球十大健身